close

 

     我家老大去年是國中考2次基測的最後一屆,幸好有考上心目中的高中,弟弟現在唸國二,明年雖還不用考基測(末代基測而且只考1),但是卻碰上民國103年起新實施的12年國教. 講好聽點是多元免試入學,可是當大家都想唸同一家高中時(例如離家近的高中),那要如何來決定先後順序?

 

    想當然最後還是要來個大會考(將基測改叫會考,換個名稱),只是此測驗成績只佔超額比序標準內的一個項目,而且只佔30%而已,另有其他2大項目,比較離譜的是一堆細項標準現在下放給各縣市教育局()來訂定,可是到如今卻還是說不清楚講不明白,一切還在研議修訂中,這可真的是把首屆要實施12年國教的學生當成白老鼠在做試驗一樣. 家有國二生,真的是生不逢時啊!

 

    一堆的細項標準尚未定案或是各縣市不同調,搞得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一頭霧水,聽了幾次說明會後,總算有點頭緒,就我所知道的先整理一下,並記錄處在這大改變教育政策下,家有國二生的家長心聲:

 

1).上次教育政策的改變,始於12年前(民國90)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,簡稱基測(每年約有20萬國中生應考).

2).自民國103年起改為12年國教多元免試入學.

3).既然是免試入學就一定會有超額問題發生,各區的部分學校可獨自辦理特色招生”,(想當然就是前幾志願的明星高中),亦即自己學校辦理自己的入學考試(互相錯開考試日期是必要的,可是卻累死一堆考生和家長),但仍要提供一定比例的名額,例如20%或30%並逐年提高, 開放給該區的共同招生委員會來做分發.

4).如果許多人大家都填取同一間學校,超額比序的標準(項目和計分方式)就衍生出來,目前是區分3大項: (全國各縣市分區採計標準可能有不同,依各縣市教育局/處公告為準)

 a. 志願序級分(30%)

 b. 多元發展項目級分(40%),裏面再細分7小項

 c: 國中會考成績(30%)

 

4a:從考生自己填的志願卡,若上第1志願序則計30,2志願計20,3志願計10. 因此要依自己的實力/興趣/家裏因素/路途遠近/……等來填你最想上的志願學校,而不是依之前的學校歷史排名高低來依次填志願序,這點差異很大,因為光這項就佔了整個超額比序標準的30%,填錯志願序就差10~20分,影響很大!

 

4b: 多元發展項目  (再分出7小項目)

  (1)各項競賽得名表現: (上限20) 應有教育部//處的核准()文號才列入

      國際性前8名或全國性前3名者  9,

      全國性4~8名或縣市性前3名者  6,

      縣市性4~8名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3.

      團體得獎/同一()年度或同一項目/…..…等計分標準則另見備註.

 

  (2)校內幹部任期: (上限10)

       任滿1學期計2.   細項說明另見備註

       (關於這點,要鼓勵孩子現在要主動去爭取當班內幹部了!)

 

  (3)獎勵記錄: (上限10)

       大功      5

       小功      2

       嘉獎   0.3

 

  (4)均衡學習: (上限10)以國中健體/藝文/綜合領域,五學期平均達60分以上

       符合單領域  3

       符合2領域    6

       符合3領域   計10

       以上,3下學期不計入

 

  (5)體適能: (上限20)  

       柔軟度: (坐姿體前彎  ? 公分)

       肌肉適能: (1分鐘屈膝仰臥起坐  ? )

       瞬發力: (立定跳遠  ? 公分)

       心肺適能: (1600公尺  ? / 800公尺  )

       以上單項中等以上每學年計3分,其各項標準值另見備註.

 

  (6)檢定證照: (上限20)

       單項上限10,由各區招生委員會決定項目及計分方式.

       (我猜可能是全民英檢/電腦技能/…..…...,這是最瞎的計分項目)

 

  (7)服務學習: (上限10)

       100學年度入學學生每學期服務滿6小時以上2.5

       101學年度入學學生每學期服務滿6小時以上計    2

       (亦即擔任志工時數,各學期分開計分,同一學期超過6小時以上不計分)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以上為4b內的7小項,合計100,4b只佔全部超額比序標準的40%.

 

 

4c.國中會考成績級分: 單科上限6/五科上限30  

     精熟      (PR ??以上)  6

     基礎      (PR ??以上)  4

     待加強 (PR ??以上)  2

 

     (由各區招生委員會訂定各PR,只佔全部超額比序標準的30%)

 

   看到這裏應該對12年國教多元免試入學有一些概念跟認識,只是你不覺得裏面有太多的細項標準還未明朗,講好聽點是教育部下放權利給各縣市教育局()來因地制宜各自訂定,說難聽點是推卸責任,各自為政.  考生和家長現在若有搞不清楚的, 有問題想問的,請問要找誰問?  

 

   家有國二生,如今都已唸到國二上學期了,那之前不知道此標準時的國一上/下學期,上述比序標準的4(b)-2 幹部任期 / 4(b)-5 體適能 / 4(b)-7 服務學習,如何能再追溯補救分數呢?

 

   會考成績可能是以PR值達到多少門檻即得該等級分(分成3等級,精熟/基礎/待加強),因此單科考出來的成績跟別人比起來,差個幾分內應該不會影響此項目的計分,所以只要認真去準備,這算是3大項目內,第2個最好拿分的項目,30分要全拿到不困難,只不過到時候該項同分的人數,一定是一大串.

 

   志願序只要評估好自己確定能上那個學校,依次填好志願卡,則30分全拿也不困難,可算是3大項目內,第1個最好拿分的項目,不過接下大家都拿到60分後,同分人數就要來比較"多元發展項目"內的7小項.  雖然同分比序是多元發展項目>志願序>會考, 你我應該都能看得出,這對一般考生和弱勢考生勢必是較吃虧的,平時要如何去取得上述 4(b)-1 競賽獎狀 / 4(b)-6 檢定證照 / 4(b)-7 服務學習(志工時數)的分數呢? 如果同分再比分最後卻輸在這些項目上,只能說太無奈又無言了!

 

   為了12年國教而想提早搬家入籍到你們家子弟想唸的高中附近,那是賣房子的銷售手法,這真的有用嗎?  勸你別傻了!

 

  不說不快,愈寫愈怪,不吐又不快,面對這種新政策,做家長的該怎麽辦?

  反應過度與不及(不理不釆)皆非上策,如今能做的,就是還來得做的就儘量去做,

  不然你又能怎樣呢?????

 

 PS:

   1).不要問我 "另見備註",那備註在哪裏?  現在版本太多又未定案,就先不看.

   2). 以上對於12年國教多元免試入學,就我所知道的內容,若有不正確或是已修改

        的地方,煩請告知. 謝謝了!

* 3). 上述 4b 內的7小項在12月份剛已正式公佈的"高雄區各公立高中職學校103

        學年度12年國民教育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多元發展項目比序順序"為:

         4-->7-->5-->1-->6-->3-->2

 

        由上可看出(7)志工時數得心/(5)體適能得分/(1)各項競賽表現得心,這3項佔

        比序順序的前第2/3/4名,想脫而出的關鍵點就是這幾項了.至於(3)獎勵記錄

        和(2)幹部任期反而是排在最後的第2/1項,權重低就比較無關緊要,因為前面3

        或4項比分就可篩選出錄取名單來(同校),就不會再比到後面的這些項目了.

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巴比 的頭像
    巴比

    築夢大地 -- 夢想的力量

    巴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