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逛到河堤的”城市書局”,無意間發現了這本無印良品出版的家居書,我覺得還不錯看,其中封面次頁的2段文字敘述,我更加欣賞它,先節錄下來共欣賞:
一個舒適的家是有”要素”的
每個家都有”要素”,不是中心點,是”要素”.
是一處生活的重心,要是太重視裝潢便容易忽略這一點,
唯有與此重心取得一個平衡點,才能決定其他東西的擺設.
每個家的要素不盡相同,譬如桌子,吃飯,做家事,甚至寫作業,
都在這張桌子上進行,桌子儼然成了居家生活的要素.
家族的一天從這裡開始,也由這裡結束.
譬如庭院,問題不在於有沒有一方土壤,就算玻璃杯裡插朵花,放在廚房也算是庭院一景.
它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戶外的光線,風與水,讓居住者的心情與外頭有所連結.
只要用心決定要素的位置,便能打造沉穩舒適的生活.
要素不夠清楚的家,會讓人坐立不安,缺乏一股幹勁.
桌子,電視,光線,庭院和浴室,找出你家的要素,蒐集各種能夠塑造出精釆要素的生活小智慧.
所謂”傢俱”,是成就”家”與”家族”的”道具”.
要說到最像傢俱的傢俱,應該不是沙發,床或櫃子,
而是能夠聚集家中成員,可以每天確認彼此同是一家人,
在那裡喝東西,用餐,聊天,編織著屬於家的回憶,存在於生活中,進行各項作業的道具.
桌子最能符合這般條件,不是嗎?
為了容納更多朋友,工作夥伴,甚至發展成廣場般的大桌子.
不管是誰都可以坐的椅子,還有多功能的桌面.
在這裡可以親密耳語,也可以說理論事.
白天和晚上,平常和假日,家事和工作,完全承載一切.
若是家裡有張又大又具多功能的桌子,仿佛可以接納一切,
成為一個又大又具包容性的家.
這個家的要素就叫作”大桌子”
我家有3個正在唸書的小朋友,打從他們能自己進食吃飯後,我們習慣一定得在家用完早餐後,才各自去上課或上班. 所以一天的開始就從早上在餐桌上吃早餐;等小朋友放學回家後也是先在餐桌上吃水果後才回房間寫功課. 週六假日寫英語功課時,一定是在餐桌上寫完功課後才會出去玩,我和老婆也會坐下來一起陪寫順便指導.
我大哥和大嫂來我家時,也喜歡和我們坐在餐桌前一邊聊天一邊吃水果,她說這樣子的面對面聊天較親近. 所以新家在裝修前,老婆的願望就是餐廳要預留大桌子的規劃,等買傢俱時也很幸運的,傢俱店的老闆主動建議我餐桌的長度可以改做到210cm(原本還肖想做到240cm),這下子我更是高興.
同時我也發現把筆記型電腦放在餐桌上來用,既舒服而且桌面的空間更大,要寫個大報告時,一大堆參考資料可就近取用不怕沒地方擺.因為這些因素下,這一次我想要的餐桌,當然要好好的精挑細選.
我現在已能慢慢體會到上面寫的那些話的涵意,我發覺我很倚賴這張大餐桌,至於沙發/床鋪/電視/庭院/浴室…..等,反而不是我家的重心所在.
這是最後我挑定的餐桌,但我沒勇氣選用紅色腳架,仍使用傳統保守的黑色.
"越是能夠彎下腰,把頭給低下去發現問題,解決問題的,將來越是一個成功的人"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