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滿築”的建築堅持
承上篇仁武別墅案,我到現在還在回想我當時的所見------“不滿築”留空的建築設計.
其實官方的建築法規早就有要求:
1).依土地使用區分規定的建蔽率和容積率來做建築設計,最大不能超過上限值.
2).要留後空間(後院)做防火間隔.
3).側邊自建築線退縮2米以上才能開窗.
光以上這3項,早就點出”不滿築”建築設計的基本理念------前庭後院側開窗的房子,但是你回想一下你現在住的透天厝,是不是有底下的狀況出現:
左右連棟式的”共壁”結構,要開側窗根本不可能,若有幸買到南北向房子,後院留的防火巷間隔,因大家都再加蓋出去(成為廚房空間的一部份),在沒有開門/窗下,前後就無法產生空氣對流,若有開門/窗,則也是常常關上,否則一定是你家煮飯,我家飄飯菜香.
再來是抽水馬達,因後院已互相緊臨,若把馬達安裝掛在牆壁上,那你家半夜上廁所/清晨幾點起床刷牙,我家都能知道.真的就是每次剛剛好這時候水塔水位不足,抽水馬達起動下被吵醒的.
前院緊臨車庫,若加蓋遮雨棚後,光線就照不進客廳來,大白天還是得開燈.
當初立意甚好的建蔽率/容積率法條,原本是希望大家都能住在”不滿築”有間隔空間的房子裏,結果變成建商建築設計時,早已預留做二次施工的伏筆,將後院加蓋/往上再增建/…..等,讓室內空間加大來增加賣相,不然就是住戶自行將陽台外推/往外增建擴大,想盡辨法就是想把花錢買來的1坪土地要讓它發揮1坪,甚至3~ 5坪的效用來.如此的擴張領域下,你說你住的品質會好嗎? 你與鄰居的互動關係會好嗎?
我個人對陽光/空氣/水的品質要求較高,我喜歡種綠色植栽,喜歡養1隻憨厚的老狗,我愛腳踏實地踩在泥土上的感覺,偶爾會將音響轉大聲來疏解自己一下,我愛……..., 然而這些願望想在住家大樓內來實現是比較困難的.
山不轉路來轉,如果未來我還有足夠的能力,我要買一方淨土且放大基地面積來築夢大地,蓋一棟可以回歸人性,親近大地的夢想家園.
“空”是人留給建築的雅量, “空”也是房子留給光線和美樹的敬意.
一樓留下庭院空出一方天井,好讓樓與樓之間做出”光和樹”的垂直連結.
二樓主臥房前再空出一座露台庭園,讓靜巷的行人僅能看見露台前的修竹數竿,卻看不見露台庭園內的活動,主臥房的機能不僅可居,可寢,也可沈思賞景.
我要的就是這種藏而不露,復歸於樸的隱巷美學住家.
我的小盆景:
"愁眉苦臉 人生總覺無趣,
笑口常開 幸福自然到來"